在草稿夾內一年的這篇文章,一直沒有定稿的來回修了幾次,距離上次的內觀已經有一年多,再回過頭看一年前參加內觀時候的經驗,會有什麼想法呢?說起會報名內觀的經驗真的是偶然,沒有做過功課也沒有認真研讀「什麼是內觀」,現在想起來自己心臟真的滿大顆的!
本篇除了感想外還會有第一次內觀常見的 Q&A。
內觀體驗後始終不變的想法先說在這裡,我認為「內觀」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方式之一,它不是絕對、不是特效藥、不是一定參與就能解決你人生困惑,請不要抱持「內觀能幫我找到人生的方向」,這裡給予的是一個安靜、干擾最低的空間,並提供內觀所傳遞的信念與課程,幫助你更好的梳理、清理自我,最重要的所有答案都是需要來自你自己的內心,那才是你往後路途變得堅強的來源。
什麼是「內觀」
內觀(Vipassana)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是印度最古老的修行方法之一。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藉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
內觀官網:台灣內觀中心
內觀課程
每天會有課程表,且會有進度規劃官網上也都有提供(官網提供課表),主要靜心學習時段撥放葛印卡老師的錄音檔案,並會有循序漸近讓你更好理解內觀與學習。
其餘課內時間持續靜坐,若有任何靜坐時遇到的疑問,都可於開放詢問的時段找助教老師解惑;飲食方面新生日程會有早餐、午餐和午茶,真的不用太擔心會餓,因為一整天的活動力很少,所以晚上也會沒什麼胃口。
內觀 10 天不說話、不滑手機、規律作息與不停的靜坐
加上前後報到、離席準備共有 12 天會待在中心,一開始報到日至傍晚前還是可以講話的,其會有一位助教老師帶領內觀學習、志工們協助管理大家及協助處理三餐。
Day.0 報到日
這天主要是報到、講解接下來的生活規則、注意事項和分配房間,會請大家將手機交由中心保管,在接下來的日子當作只有一人來此修行,並於晚上開始第一次的靜坐練習,離開大堂後將不能與他人對話。
內觀期間都會建議你保持開放的心態,完整的體驗整個過程,捨棄掉原有的信仰、自我療癒等方式,所以也會建議過程中不要書寫記錄。
Day. 1 到底還有多久呢?為什麼我會在這裡呢?
前一天早早上床睡覺,準備隔天的早晨四點起床,早晨的時候是可以在自己房間靜坐或選擇到大堂和老師一起,每天都會有課表上,會有固定時間需要到大堂上課並和大家一起靜坐,每天的練習主題會不一樣,放心都是循序漸進的。
其實第一天的下午就有點受不了,內心劇場一直上演敲打門「放我出去」的戲碼,然後不停的倒數時間,我也不可能第一天就能完全靜坐,膝蓋坐到最後酸痛不已還會到處分心,過程中也會看著窗戶倒影估算下課時間點。
Day. 2-3 當過去的記憶瘋狂地湧現
前三天大概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內心會一直很想要出去焦躁不安,膝蓋到最後也受不了跟志工拿取了小凳子協助跪坐。
但這都不是我覺得最難熬的,最難熬的是每天在靜坐的時候,會被過往的記憶來回鞭打,腦中會不斷地湧出過去的事物,並從過去延伸出未來的妄想,每天的每天會不斷在靜坐中面對失望、後悔的自己,這是我在內觀裡最煎熬的時候。
Day. 4-7 趨向習慣與安靜的時刻
在日常中我是個很急躁的人,但差不多在第四天我就接受事實了,意識到「儘管我再怎麼急,時間就是時間它就是這麼的流動」,那個當下有種釋懷的感覺,內心也開始趨向平靜。
而第四天開始,才是真正的內觀日,在趨向平靜的狀態後,我竟然也可以完全一個小時都不動也不分心的完成靜坐,瞬間覺得自己好棒!
其中影響我想法最多的就是內觀所傳遞的「平等心」,在面對快樂的時候不期待能維持更久,面對難過傷心的時候不期待趕快結束,而是用平等的心去看待快樂、難過或是憤怒,人生總是會有起有落,如同四季的到來一樣,春天會來冬天也會。
我們不放任內心的小我來襲,我們放下過往也不帶著過往的悔恨來到未來,對於他人的憤怒我們不加以接受,用更平等平常的心去看待所有的事物。
Day. 8-10 收穫平靜的心
所謂學習靜坐的過程就是呼吸引導,就算我們的大腦沒有意識到或是控制,我們都會持續的進行呼吸,感受氣息撫過皮膚的感覺,再到感受全身的每個肌膚,會有一陣酥麻的感覺。
最後帶到生活中去學習,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感受舌尖、食物的味道,走路的時候腿與衣服的摩擦等。後面幾天就滿習慣,不過我不是追求極致靜心的探索,所以有機會會思考當時困頓的狀態,意外的很能接受自己的想法也坦然很多。
出關日
前一天晚上就會解禁語,或許是多天沒說話,許多人在前一晚很熱情的互相交流分享。
今日主要是分配大家打掃,讓下一階段的人能夠使用,除了分配打掃整理環境外,離開前會提供內觀的書籍自由拿取,也能加入只有參加過內觀才能入的 Clubhouse ,讓大家結束後也能夠線上參與,會每天早晚開一場並播放錄音檔做引導。
總結內觀心得 – 重要的是離開後的生活
不得說內觀裡的素食餐點真的有夠好吃!我也很享受不跟他人說話這件事情。
內觀結束後有持續一兩週早上起床跟著線上內觀,但也就只有持續那一兩週。
出來之後的變動因素過多,自己的意志力也無法鞭策執行,一直覺得內觀後重要的是「離開那裡後的生活」,我們是否保留那時候的一些自己,持續的在日常中呢?
內觀裡改變我最多的是「平常心」,花會開會凋謝、四季會交替,我們不追求所謂的快樂久一些悲傷短一些,當然這不是消極的面對,當我們感受那些傷痛來臨,感受那些幸福的時候,我們學習感受但不追求它的停留。
或許有人會說「那是不要追求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嗎?」,不是的。
而是在追求開心的過程中,我們不被情緒走在先,不被內心的小我控制,我們開始學會控制外在所影響我們的波動,不再因為快樂的時間過去而感到空虛或可惜,也不因為難過來臨而想辦法掩蓋或想快點消除,學習感受它們對於自身的變化然後觀察自己的狀態。
有些人一年會內觀一次,因為那個空間真的很適合讓自己的心平靜,也或許有些人無法完成十天的體驗也沒關係,那都是一種更學習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喜歡哪種探索的方式,相信保持開放的心去感受,都會獲得很好的經驗。
不要成為信仰這件事情
內觀過程中有說到內觀不是信仰,看待任何宗教時不要執著並一昧相信,或許有人會說佛陀的宣揚不就是宗教嗎?過程中也發現有些人很仰賴內觀,不管老師說什麼都會覺得是前往正確的道路上,或是追求通透感受到身體的震動就是成功,但不是的,我們也需要保持著質疑的和持續思考的方式去看待這些事情,前面也有說到,我們不追求而是學習用平等心去看待。
第一次報名內觀 – 常見QA
- 南部地點建議:
我這次去的是岡山的觀因寺(限女性),因場地受限會有部分人員的房間是木頭半間格的雅房,淺眠的人很容易被干擾外洗澡用廁相對麻煩。可以的話會建議報“高雄六龜區”。 - 其他建議:
– 衣服請攜帶摩擦不會有聲響的,不然團體靜坐的時候聲響會很明顯,也很容易影響其他人。
– 可以攜帶自己的小墊子為靜坐時輔助,冬天也可攜帶睡袋、毛毯,臨時來寒流不用擔心棉被場內都能夠協助提供。
– 環保餐具組攜帶包含碗盤。 - 內觀參與全程免費,若要捐贈也只開放給參與過後的人員。
- 第一次參加內觀只能報名 10 日,第二次過後才能報名 20 日的班。
- 每次參與會遇到的助教老師不一定相同,所以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致一年後的我
現在回想起來大約只想得起大概,回來看過往的紀錄發現那內心平靜的感覺,或許還在「意識」階段,學習「有為」上還有一段路,但瞭解在追尋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嘗試過並且短暫的讓自己有更多可能。
還記得那時候面臨工作、感情上有著強大的困惑,也在那時候正面自己的感受與過往的痛苦,雖然現在還會不時的被妄想困住,但希望你不要忘記那時候所認知到的「過往是可以無限蔓延與竄改,緊抓著過去的未來不一定有幫助,而是要了解過去並將改變帶至現在此刻」。
經過一年的時間,依舊對生活感到迷惘對工作感到困惑,但整體的經驗我覺得很棒,顯露出日常生活中的小我有多們混亂和容易支配自己,你問我之後還會想去嗎?
我想應該是會,但應該是人生的下個階段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