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點書單

[書單]怎麼定義情緒勒索?內有對付情緒勒索的三種方式,經典好書推薦《情緒勒索》心得

近年來「情緒勒索」這個從心理學而來的概念非常紅,時不時就會聽到有人說:「你是不是在情勒我?」
但你知道什麼是「情緒勒索」嗎?還是你正被情緒勒索卻不自知?亦或是你就是情緒勒索者呢?
在閱讀完《情緒勒索》後,不僅更瞭解什麼是情緒勒索外,也獲得很多關係中相處的想法及面對常見的情緒勒索該怎麼處理。


歡迎來到最後加點,這邊幫你最後加點「解情勒餐」!

《情緒勒索》一書介紹

本書是「情緒勒索」相關書籍中的暢銷經典。作者 — 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是率先提出「情緒勒索」概念的心理學博士,擁有四十幾年的諮商經驗,將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搭配諮商個案分享,帶大家更瞭解情緒勒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加點推薦本書原因:

  • 非心靈類書籍,而是由專業背景的心理學專家撰寫。
  • 書中透過不同關係的個案故事,讓大家瞭解「情緒勒索」原來有許多不同的樣貌和手法。
  • 對於「情緒勒索」的定義更清楚。
  • 除了講述「被勒索者」的情況和想法外,也透過心理分析「勒索者」。
  • 當我們在不同關係中面對情緒勒索時,可以如何面對與解決。

情緒勒索是什麼

「情緒勒索」定義:
指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不顧他人意願利用威脅或誘導促使對方順從自己。

曾跟朋友聊到情緒勒索的話題時,提到拜託、請求或是單純地想與對方講述自己的感受時,很容易被定義成情緒勒索,感覺界線判定好模糊。

面對他人拒絕我們所提出的請求或建議時,內心會產生負面情緒或失落都是很正常的,但當我們無法接受對方與自己站在對立面時,開始會用對方所在意的事物、道德和責任感去說服,讓對方妥協並接受你的要求或想法,希望事情可以照你所希望的去發生。
如常見 — 對方聽到你拒絕就會耍性子,像是你做錯事情一樣。

以下舉常見案例:

  • 長輩想要你結婚生孩,用著我是為你好、我是你媽媽、你不能這麼不孝、我後生不遺憾就是抱個孫,用道德感來逼迫你的人生選擇。
  • 希望你參加他的聚會,不顧你的感受與拒絕並用"我想幫你建立人脈"的說法誘使你參加,儘管你到現場就像服務生一樣。使獎勵引誘的方式讓你答應請求,但對方卻能不一定會遵守承諾。

記住勒索者嘗試過一次發現有用,就會將你蓋上「情勒保證有用章」。

「因為有責任、罪惡感和道德心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有所變化,但也相對的讓某些人透過這些來控制自己。」


在各種關係中的常見的情緒勒索

書中的個案經歷有伴侶、家人、朋友及職場關係,這邊我就提出兩個在生活中常見的伴侶和家人為例,讓大家可以更好理解「情緒勒索」的關係情境。
在關係裡一個巴掌拍不響,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不斷地妥協、退讓與討好,才會讓對方予取予求,發現只要用「某些方式」就能說服你。

伴侶關係案例:
以最近很夯的《華燈初上》為例,以下微雷請小心。
劇中的亨利與百合為情侶,亨利會請百合協助他進行毒品面交,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百合雖然害怕有時也會想拒絕,甚至認為亨利在意的是毒品而不是她,這時亨利安撫百合時就會利用百合的愛意與害怕亨利離去,利用情勒讓百合協助進行毒品交易,劇中經典情勒招數:「我以為你不是那樣的人、我以為你懂我、我以為我們的關係不用明說」,真的各種會哄,也是常看到的。
在伴侶關係中你可以說是因為愛所以願意付出,是自己做的選擇,讓我們常常忽略在相處中所遇到的情緒勒索。不知道自己被情緒勒索的人,會不自覺自己正漸漸喪失自我立場與想法,因為失去愛人的恐懼已經蓋過一切,不妨試著想想懂你在意並害怕什麼的人,卻常常抓著弱點去綁架你的選擇,這樣他還是懂你愛你的人嗎?

(原圖來源 – 華燈初上粉專)

親子關係案例:

家人關係最常見的就是「我是為你好」,好像說出這一句話就能讓所有的要求都變得合理。
親子關係中常常會用各種道德壓迫,還可能會透過鄰居、親戚讓情緒勒索的力道更足夠,最常見的情況莫過於挑選對象、生育問題,時不時會利用"道德倫理"與"家人關係"進行勒索。
書中案例其一個就是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小孩要娶的對象與家族信仰不同,威脅如果在一起就斷絕關係,只要談到這個話題父親就會擺出嚴厲臉色,讓主角只能欺騙家長已經分手。
利用情緒勒索的方式儘管達到目的,也只會讓雙方的關係越離越遠。

原圖來源 – 血觀音預告

我們知道在關係當中會有妥協與包容,但妥協是需要建立在自我認可、認知且自我意識的範圍內;當我們一再地違背自我意識所做出的選擇,走到最後只會喪失掉自己人生的選擇權。


如何對付情緒勒索者?三種方式帶你看

一開始嘗試擺脫情緒勒索時可能會難受,因為我們下定決心要擺脫過去習慣的反應,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或是覺得自己好像很壞,可能第一次嘗試沒有成功,但不要急也不要慌張,只要我們不斷地願意嘗試解決就能看見改變。

最初期使用這些方式,是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溝通,也同時讓對方知道「你的情緒勒索對我已經沒有用了!」,在溝通過程中記得堅守自己的原則,避免陷入對方的勒索迴圈中。

以下擷取書中幾個建議,都是必須透過身體力行才能看見改變唷!

  1. 擺脫負面情緒告訴自己「我承受得住」
    沒錯!決定擺脫情勒時的第一步就是內心喊話,面對情緒勒索者的攻勢我們總很快抵擋不了而妥協,習慣性的回應讓我們一而再地被情勒,所以我們最先要做的是擺脫過往習慣反應,先不要做出任何舉動與回應,這時可以不斷的替內心打強心劑告訴自己「我撐得住」,不管對方像以往一樣說服自己的時候,就是告訴自己「我撐得住」不做像以為的習慣回應對方。
  2. 拖延戰術避免陷入對方迴路
    當對方提出請求時不要太快回應,而是告訴對方說「給我一些時間思考」,用意來自不再陷入對方的控制與步調,並趁著這些時間梳理清楚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想法與立場。
    初期對方可能會驚訝也可能見笑轉生氣,因為你跟以往的反應不同,情勒者或許會出現各種盧小小,請跟對方說「給我一些時間」並搭配第三點的溝通技巧,也別忘記告訴自己「我撐得住」。
    若對方是恐怖情人或是出現肢體暴力、恐嚇等,那真的就是趕快逃!
    如果是面對面談判,可以挑選有限時的餐廳或公共場合,當對方開始想要壓制談話步驟時,請深呼吸說:「我先去廁所下」或是任何可以先逃避當下迴圈的狀況,逃避不可恥而且有用的暫離招式。
  3. 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
    面對他人的吼叫、生氣、欺凌、威脅和責備的各種反應,我們從中做出妥協或是反射性的自我保護,延伸出充滿防禦性的反應,這之中可能是妥協、反駁或是道歉,當作出這些反應時很容易又陷入過往來回應對的迴圈,運用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可以讓情況改善避免溝通失焦。
    以下為書中的案例,讓大家更清楚何謂非防禦性的溝通:
    • 不針對他們對於我們的描述加以反駁,以前我們或許會說:「我才不自私,自私的人是你。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想當初我為了你付出一切…」
      但我們現在可以說:「我能理解你看事情的角度。」
    • 當我們在承受痛苦時,不再嘗試去了解他們的心思。以前我們或許會說:「怎麼啦?我做了什麼事情讓你不高興嗎?告訴我,我怎麼做你才會覺得好些?」
      但現在我們可以:「我很抱歉現在你這麼不開心、不高興。」


我們無法改變他人,但我們能先改變自己,在與情緒勒索者談話的過程中可以適時的加上些幽默回應,避免陷入對方的漩渦中。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應付方式,有需要的話也建議找尋專業的諮商心理師協助。

我們常常為了擺脫罪惡感或是維持表面和平,一再妥協喪失掉自我立場、忽視自己的感受,但很多時候當我們不先好好對待並保護自己,那更別說其他人了!


發現自我完整性與情緒觸發鍵

我們常在面對情緒勒索或是關係中的緊張時刻,會習慣性用讓步、屈服或是調整自己去迎合,而不是學著控制面對不舒服的感覺,因為在更多時候我們無法劃分出他人與自己的責任界線,最後喪失的不只是關係而是自我。

從現在開始我們能夠在面對情緒勒索時,試著將當下的情緒和狀態做記錄,有時會發現自己的反應來自過往的負面經驗,如面對另一半的生氣感到害怕,可能來自小時候與爸媽相處的壓力與冷眼對待,或是對同儕的討好無法回絕,來自過往被遺棄的經驗,這些過往的經驗轉化變成我們某些情緒的觸發鍵,當被觸發後身體會不自覺地做出反應。

或許過去的你沒意識到自己受過傷,透過紀錄的方式能更瞭解自己外,也能思考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可以與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守則。
理解「自我原則」會讓我們的內心與生活更健康,在與他人、自己相處的時候更有安全感。

「每次你讓某人剝削你的自我尊嚴和完整自我時,你就是在幫助他們傷害自己。」


後記 – 關於自我勒索

我是個不容易被情勒的人,但很容易被自己情勒。
沒錯,自己也能自我勒索。
因為太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與結果,導致在面對他人關係時,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害怕選擇會導致關係的毀滅或是害怕被他人以負面的狀態臆測。

現在這種情況發生時,我會試著給自己時間往負面的狀況想,並告訴自己「尊重他人的同時也尊重自已」,當然還有些情況是來自心中的害怕,而不願開口與對方進行溝通或是告知自己的想法,所以也別忘記多與關係中的人溝通唷!
書中也有更詳細和不同自我意識建立的方式,當我們越瞭解情緒是怎麼一回事,也能更瞭解自己的內在。

「每一種選擇將對你的生活與自我產生何種影響,取決你是否實地體驗、練習、身體力行。」


若你也有喜愛的相關書籍或想法也歡迎分享唷!
別忘記追蹤我的粉專
會有跟風跟不上只能等最後加點的各式日常分享

Facebook:最後加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